上海千实资讯: 近有关食品的视频总是在“朋友圈”里热转。继“真假紫菜”视频风传后,这次,“火烧粉丝”的视频又火了。 近在微信朋友圈中,一位女性消费者在视频中“手撕龙口粉丝”,声讨龙口粉丝居然能用打火机点着,而且越燃越旺。随后,这位女士质疑,粉丝中含有对身体健康无益的添加剂,“燃烧剩下的东西是塑料”。难道筋道爽滑颇受消费者喜爱的龙口粉丝,真的这么不健康?粉丝能燃烧,就一定是塑料制成的假粉丝么?塑料和粉丝,真的那么容易混淆,做到真假难辨吗?3月17日,南都鉴定走进广州CEC消费者体验中心,与华南农业大学“话食科普”团队一起,看看粉丝能烧是否就能说明是假粉丝?
鉴定由头
多款火烧粉丝视频走红网络
在朋友圈风传的一段视频中,一名持南方口音的女士,把白色的粉丝点燃,一边烧一边“解说”,“你看很好烧,这能吃吗?”“比柴火还好烧。”视频中,一捆粉丝一边烧,一边发出明显的“噼里啪啦”的声音。这位女士还说,“你看,烧剩下的东西都沾在我的裤腿上,都甩不掉,是塑料。”这位女士还表示,粉丝燃烧过程中隐隐约约还能看到荧光,自己在怀孕期间,吃了这样的粉丝,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影响。
此外,鉴定君还看到另外几段相关视频。其中,一段“火烧粉丝”的视频中,主角变成了一位男性。虽然视频中的人物不同,但都是以类似的方式检验一包粉丝,也得出了以上相似的结论。视频中的实验者都表示,“这样的粉丝再也不能吃了。”
食品工业协会与相关企业已报案
其中一段视频中的粉丝,涉及烟台某食品有限公司。鉴定君了解到,2月24日,该食品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已经发出了《承诺书》。该企业在“承诺书”中称,双塔牌龙口粉丝系列产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,原材料和生产均经过严格审查,不存在掺假、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等质量安全问题,请消费者放心食用。
同日,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淀粉及淀粉制品专业委员会也发出《声明》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淀粉及淀粉制品专业委员会在《声明》中表示,用燃烧的办法鉴别粉丝成分及好坏是不科学的,也是没有依据的。粉丝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,淀粉本身就是一种碳水化合物,易于燃烧,这与粉丝的品质无关。希望广大消费者切勿轻信谣言,放心购买品牌厂家的正规粉丝产品。“协会已联合相关企业,向公安机关报案,全力追查谣言散布者,并将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。”
超市粉丝照卖,广州市民表示无影响
那么广州市场上的粉丝有没有受到影响?实验前夕,鉴定君随机走访了几家超市,发现货架上的粉丝都是正常售卖,并没有受到视频的影响。一包粉丝的价格也基本维持在17-25元之间,视包装的不同大小而定,上下有所浮动。
鉴定君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购物的市民。李女士表示,没有看过网络上的有关视频。“粉丝都是吃到嘴里的,如果用塑料口感差距比较大,肯定能吃出来的。”另外一位王女士也表示,不相信塑料能冒充粉丝,“粉丝也不贵,没有必要用塑料来代替吧。”
鉴定实录
白色塑料真能冒充粉丝?
●时间:3月17日
●地点:广州CEC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
●测试对象:两款龙口粉丝、一款红薯粉丝、一款挂面、白色塑料袋
●仪器:烧杯、镊子、酒精灯等
●目的:看看白色塑料袋是否可能冒充粉丝而不被人所辨识
A
干撕
单条粉丝容易折断
塑料则不容易断裂
南都鉴定团首先对粉丝的 项鉴定工作是“干撕”。鉴定君发现,粉丝干的时候其实韧劲十足,撕起来其实还是很费事的。基本上整捆粉丝,很难直接被折断,都是要扭好几下,才能“掰”开。华农“话食科普”团队的一名实验员表示,2款龙口粉丝的手感柔韧,容易断裂,但一整块撕扯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,“在闻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味。”
但塑料就不一样了。相对于容易折断的粉丝,拉拽塑料袋时会有一定的延展性,不容易断裂。鉴定君发现,越难拉扯的部分,撕开之后断面就越会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形状,基本没有办法做到“光滑”断面,断面的形状是无法把控的。“在干撕的过程中,塑料和粉丝的手感还是完全不同的。”试验员表示,一般情况下,通过触感本身,还是可以简单区分塑料和粉丝的。
B
水洗
粉丝浸泡后会膨胀
塑料一直漂在水面
实验的第二步是浸泡。南都鉴定团采取了“冲洗”和“浸泡”两种方式。首先把干的粉丝,直接放到自来水龙头下冲洗了近30秒钟。“虽然只是这样冲水,你可以看到,干粉丝还是很快吸水了。”来自华南农业大学“话食科普”团队的实验员一边冲水一边展示。鉴定君在现场也看到,因为吸收了水分,粉丝会显得十分“晶晶亮”,而且整个体积也比干粉丝的状态膨胀了不少,粉丝的表面也是没有水珠的,全部被吸收进去。实验员解释称,“塑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,不能吸水;而粉丝和薯粉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后,其主要成分是淀粉,经过烘干或晒干,所以是可以吸收大量水分的。”
而塑料袋冲水后,塑料袋表面会形成小水珠,不吸附水分。接下来,实验员把两款粉丝和塑料,分别浸泡到冷热水中3分钟。鉴定君看到,在冷水烧杯中,两款粉丝经过一段时间浸泡,均沉入水底,而塑料袋则始终浮在水面。在热水烧杯中,两款粉丝很快吸水变软并沉入水中,而塑料条遇热水依然无变化,仍浮在水面上。“一般的塑料制品(PV C等部分材料以外)密度小于水的密度,所以会浮在水面上;而粉丝是一种用淀粉等做成的食品,密度比水大。”试验员介绍,因大多数粉丝以绿豆制成,而绿豆中的直链淀粉 多,遇热时不易烂,会吸水变软,口感滑腻;塑料的软化温度在120摄氏度左右,一般情况下塑料遇热水会保持原有质地。
C
火烧
粉丝燃烧时无刺鼻气味
塑料烧后有“黑色液体”
实验的第三步是 重头的,也是很多网友 关心的环节———烧粉丝。实验员用酒精灯把粉丝点燃,粉丝的燃烧速度不算太快,燃烧时确实也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,但现场并没有闻到任何刺鼻的味道。烧完后的粉丝灰烬是黑色的块状。鉴定君用手指碰了一下,灰烬很快就碎了,和纸片烧完后的灰烬形态很相近。
实验员又把白色塑料袋现场进行了燃烧。塑料袋的燃烧速度,比粉丝的燃烧速度要快很多。塑料燃烧时并不发出声音,而且现场很快就有刺鼻的味道传出。燃烧时,白色塑料条慢慢皱缩成一团,后形成黑色油状“液体”滴落在托盘上,油状凝结成一个白色的小硬块,无法捏碎。
鉴定者说
燃烧法辨粉丝好坏不科学
粉丝可以烧是正常的吗?现场实验员表示,用燃烧的办法辨别龙口粉丝成分及好坏是不科学的,也是没有依据的。“粉丝都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,而淀粉类产品,尤其是干的,本身就是有机物,很容易燃烧,而且燃烧后的产物也都是一样的,所以用燃烧法辨别粉条是否有毒并不科学。”
实验员说,所有的淀粉类产品都是可以烧的,比如说面条。她现场拿了一款面条同样做起了燃烧试验,面条也很快燃烧了起来。只是没有发出噼啪的声音,燃烧后的灰烬也跟粉丝燃烧后的灰烬十分相近。“话食科普”团队的专家解释,粉丝和薯粉都是属碳水化合物,燃烧属于正常现象;生活中的食物主要成分是水、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脂肪,后三者都能燃烧。食物只要含水量低,以及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,就能够燃烧。
因为中空结构,粉丝燃烧噼里啪啦
淀粉类食物燃烧属于正常现象,那为什么粉丝燃烧起来会发出噼啪声呢?实验员解释说,品质越好的龙口粉丝,因其纯度好,成分更是只有淀粉和少量水,且成品经过干燥处理,粉丝会有一些中空结构,所以在燃点达到燃烧条件后,自然会烧着,因为其中空结构,会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出现。
“话食科普”团队的专家解释认为,粉丝和薯粉燃烧过程中发出的“噼噼啪啪”声音,是因为它们的蓬松结构,蓬松结构中的氧气消耗,造成一定真空,再由于外部空气的挤压作用, 终使其发出声音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燃烧挂面时不会发出声音,因为挂面并不具有像粉丝一样的蓬松结构。另外,淀粉类食品燃烧与塑料燃烧 的区别是,塑料燃烧时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。
鉴定补充
小试验判定“问题食品”?千万别浪费感情义愤填膺
食品工程博士、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也发表文章表示,粉丝的成分基本上都是淀粉,加工成型之后含水量很低,而且是蓬松的丝状。这些干燥的有机物,跟空气接触的面积大,当然是一点就着了。如果有哪种食品加工到粉丝的形状和干燥程度,却不像柴火一样好烧,那才是不可思议的事呢!
他认为,当今媒体良莠不齐,自媒体更是泥沙俱下。食品安全是人们高度关切的问题,所以“曝光毒食”为公众所喜闻乐见。这些“惊曝内幕”的媒体和自媒体,有的是装傻,有的是真傻,但结果都是通过诱导恐慌和吸引关注。所以,他给大家一个简单粗暴的建议:凡是这种做个小试验,就判定出“问题食品”的消息,“呵呵”就好,千万别浪费感情去义愤填膺!“话食科普”团队的实验员也表示,网络上有很多类似视频,大家看到的时候还是要有一定的判断,试验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和方法,不要看到视频就信了。至少也要做一些对比试验,才有可信度。“希望今后再看到类似视频的时候,网友们自己也能做一个基础判断才决定是否转发。”